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办公楼工程项目简介

发表时间:2018-04-24 14:42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办公楼工程项目简介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办公楼工程位于西宁市城北区柴达木路与西站二巷道路交叉口西南角,总用地面积60.27亩,用地内布置审判办公楼、法官培训中心、干警高层住宅楼及配套锅炉房等项目。审判办公楼总建筑面积32671.00m2,地上层数为8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31.80米。主体建筑分为办公用房和审判用房两个部分。建筑一层及局部地下室设汽车库、设备用房、档案室和羁押用房。办公部分二至八层为法院行政公共用房,其中二层设门厅、多功能会议厅,顶层设大会议室、视频会议室、阅览室、健身房等,其他楼层设办公及部门会议室。办公用房设置满足规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要求。依据《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审判用房布置在办公楼东南侧,相对独立,其中设大法庭1个,中法庭2个,小法庭8个,另设立案大厅、信访大厅、候审大厅及法官和参与庭审活动的律师、证人、公诉人等人员的配套服务用房。审判法庭布置重点解决法庭内各种流线的要求,即法官通道、羁押通道、旁听观众通道,三者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关系。

项目规划设计依据城市周边环境道路和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布置,审判办公楼办公用房长125米,沿城市主干道柴达木路布置,审判法庭部分沿西站二巷布置,总平面各出入口布置分区明确,流线合理。建筑体型呈水平舒展形式展现,建筑立面划分比例恰当,分格细腻,体块规整大气,端庄得体,营造出一种远看有形、近看有势的神韵,体现法院建筑的性格特征。本工程的建成梳理了区域内环境较为杂乱的城市空间形象,提升了区域建筑的品质,成为柴达木路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受到社会各方人士和当地群众的好评。该工程设计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是一幢集办公、办案、审判、会议、技术交流及综合配套的综合性审判办公建筑,创造新时期法院建筑新模式,达到国内同类型建筑的先进水平。本项目为多家设计单位投标中标项目。

一、绿色建筑应用技术

1、通行建筑功能合理的布局,使办公部分与审判法庭分开布置,审判法庭除满足《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外,合理区分法官通道、羁押通道、旁听群众通道三种流线。利用内部庭院增加绿化空间,室内场地结合建筑布局,形成完整的庭院空间,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2、建筑围护结构满足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建筑采用板式形式,内部房间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环境,外玻璃窗运用LOW-E中空玻璃,处理好通透与保温节能的关系。

3、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

   屋面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器采用桑普真空管集热,供应生活用热水及洗浴用水。

4、机电管线综合平衡技术

采用机电管线综合平衡技术、缩短了施工工期,避免各设备安装专业施工阶段管线交叉,衔接不当而造成的返工浪费,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5、土建设计与内外装饰装修工程一体化

   土建设计与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充分配合,合作紧密,最大限度、高完成度完成建筑施工建造,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建筑的施工精细度及品质。

二、结构与施工应用技术

1、本工程对于直径大于20mm以上的钢筋连接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的机械连接,有效地节约钢材及加快了施工进度。

2、对于地震效应明显的中庭跃层柱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有效地减少了截面尺寸,保证了跃层柱的延性。

3、对于主楼的超长结构楼、屋盖采用了纤维混凝土技术,有效减少了因超长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4、对于基坑的边坡设计,在条件允许下采用放坡,与市政设施相邻处采用了土钉支护技术,有效地节约投资。

三、5A智能化系统综合调试技术

本工程作为现代化的综合业务楼,智能化系统定位具有超前性、复杂性。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安防系统(包括音视频监控、数字法庭、门禁、紧急报警、巡更、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其中监控系统与数字法庭为最先进的数字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系统(带总控与分控中心的多模式系统)、会议集成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考勤系统等。

各专业设计特点:

(一)建筑专业:采用多种节能和绿色建筑措施,项目通过有效控制体型系数为节能创造良好基本条件;严格控制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采用岩棉保温80厚,窗及幕墙采用中空LOW—E玻璃,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庭院绿化与室外绿化及平面布局结合,增加了绿化率,使建筑与景观结合。

室内外装饰:土建设计与外装修紧密配合,绘制详细的立面分格图,通过加强前期工作准备和细部节点的细化设计,最终取得良好的外观效果;室内装饰与设备各工种紧密配合,梳理各专业各部门各施工单位的工作,通过设备管线综合布线,确定管道布置及走向;吊杆、支架、外露丝扣、管道标识等细部处理统一要求;装饰专业施工前进行细部节点设计,达到完美的室内效果。

(二)结构设计:

本工程主楼及两侧裙房(D、E区)基础型式为十字交叉梁基础,带地下室的裙楼(A、B区)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C区裙房为独立柱基础,地基持力层均为卵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变形模量E。=23Mpa。主楼与裙房基础未设置沉降缝。主楼E区基础设置两条收缩后浇带,A区裙楼筏板基础设置有一条收缩后浇带。后浇带均为防水后浇带。   本工程高层与裙楼各部分分别以抗震缝分成各自独立的规则结构单元。高层主楼的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少墙框架,裙楼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及两侧裙楼(B、D、E区)的框架及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二级,其余裙房部分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层间位移角均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控制。

由于本工程办公楼部分长度为125米,超出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50米)的要求,由于建筑立面要求,主立面不允许设置伸缩缝,设计中采用以下措施;即沿主楼长方向设置双层通长钢筋,适当提高配筋率;加强主楼沿建筑长方向框架角筋及腰筋的配置,加大长向边榀框架梁顶部通长纵筋的配置量;采用纤维混凝土并掺入适量膨胀剂。本工程主楼中庭二层通高,此处楼板取消,致使结构出现楼板不连续的平面不规则情况,并出现八根越层柱。故在结构分析计算时,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楼板刚度假定,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并加大相关构件的截面尺寸,减小相关框架柱额轴压比,建成后效果良好。

(三)暖通设计:

本工程冬季采用区域集中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夏季采用局部空调和机械与自然相结合的通风系统,地下一层汽车库、地上卫生间和审判区案卷档案室、无外窗中小法庭等均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多功能厅、大法庭设置热回收空气机组,冬季预加热与回风混合送风,夏季全新风送风。热水散热器系统南北分环,分支环路力求平衡。选用高效节能散热性能较强的铜铝型(非金属涂料)散热器明装。大楼各主入口设置防寒门斗(或热风幕),各房间散热器入口设置温控阀可实现分室调节,审判区和办公区系统独立设置,可实现分区热计量和控制,大楼内地下车库和地上大法庭、超过100平方米的中法庭及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内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楼梯间均为自然排烟方式,排烟及通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不大于0.32规定值。

(四)动力设计:

本工程热源为区域内自建锅炉房,热媒设计为80/60℃热水,选用通过相变换热方式间接加热冷水的真空燃气锅炉,真空锅炉热媒水封闭循环无须补水、无干烧及爆炸危险;额定热效率不低于89%,锅炉可根据供热系统所需要热媒参数分设独立系统,热源系统设置了热计量和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可根据气候补偿器对供热系统进行总体调节,实现按需供热,节约了运行投资费用,锅炉循环水系统水泵的耗电输热比HER均满足规范相关规定要求。

(五)给排水设计:

本工程设生活冷水给水系统、生活热水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雨排水系统。生活冷水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二个区,低区为一至三层生活用水,高区为四至八层生活用水,低区依靠市政给水压力供给,高区由设在本工程地下一层生活消防泵房内的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给。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生活热水由设于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箱供给。生活排水系统为专用通气管排水系统,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地下层消防排水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排出;室内生活污废水管及管件采用PP聚丙烯静音管及管件。雨排水系统采用内排水系统,雨水管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

(六) 消防给水设计:

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设有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超音速干粉自动灭火系统。本工程南设400立方米消防水池,地下层设生活消防泵房,泵房内设室内消火栓泵组、喷淋泵组及室外消火栓气压供水设备,本工程南侧小区内1#住宅(29层)屋顶设18立方米消防水箱,小区内设室内消火栓环状管网,设室外恒压消防环状管网与地下式消火栓。

1、消火栓给水系统:各层均设有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用水量20L/S,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充实水柱10M水柱,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消防用水量均由1#楼屋顶18立方米消防水箱、地下层消防泵房内设室内消火栓泵组、室外400立方米消防水池等联合供给。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工程在地下一层至地上八层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一层为中(II)危险级,灭火用水量为27.7L/S;一层至地上八层为中(I)危险级,灭火用水量为21.0L/S;二层多功能厅、候审大厅、大法庭为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灭火用水量为26.0L/S,最不利点喷头压力均为0.05MPa,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消防用水由1#住宅楼屋顶18立方米消防水箱、消防泵房内设喷淋泵、室外400立方米消防水池等联合供给。

3、超音速干粉自动灭火系统:本工程在案卷档案室、法庭设备中心控制室、安保监控消防中心、电池室、UPS电源室、网络通讯机房、主机房、配电室设计悬挂式燃气型超音速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按照《悬挂式燃气型超音速干粉灭火装置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51/T 758-2008 执行。

(七)本工程强电按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1、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供电质量,设计采用由市网引入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一用一备为其供电(备用电源为消防、安防及法院各审判厅、网络机房提供电源),同时为满足信息化的要求为网络机房及数字法庭提供不间断UPS电源为其供电,以满足其供电要求。

2、本工程对消防及保证性负荷采用双路电源,末端切换方式进行供配电。

3、根据公共建筑计算要求,本工程在变电所设总计量,在各层配电箱柜处设分计量,以满足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及节能统计的要求。

4、本工程均采用高效节能光源灯具进行照明设计,照度标准均满足国家规范的要求,对大空间及公共走廊等场所均采用照明自动控制方式进行供电以满足节能的要求;

5、本工程供电电源深入负荷中心、各层分配电箱置于各自的负荷中心,减少了供电半径,提高了供电质量,减少了导线截面,节约了有色金属消耗;

6、配合建筑,水暖专业完成各专业的电气控制内容及节能内容。

(八)弱电设计:

本工程弱电设计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线电视及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监控及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数字化法庭音频管理系统等,弱电主要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

1、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为法院建筑其信息化要求较高;网络构成有内网、外网、电子政务网、电话及涉密网、每间房间除涉密网外均按三组12点考虑,信息点较多,除在一层设置一间160平方米的中心网络机房外,另在办公区设置两处弱电机柜间法庭部分设置一处弱电机柜间以满足信息点的分配要求。

2、数字法庭建设是本工程的一大亮点,本设计配合相关弱电公司共同完成了数字法庭建设内容,在一层设数字法庭设备监控主机房,在各法庭及审委会室、院长办公会议室、视频会议室、审委会评案室等相关处室设分机房,完成所有数字法庭的相关设计内容。

3、安防监控及门禁系统,根据法院建筑及其运行特点设计了相关门禁管理及监控等相关内容。

4、其余弱电系统均按照国际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以满足用户及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

本工程设计先进合理、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标准,通过精心策划实施,始终以严谨、细致、高标准的工作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总包管理、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管理工作,项目采用了多项国家和住建部推广使用的新技术,工程质量达到了国内同类工程先进水平。建成使用以来,各系统运行良好,各项使用功能均满足使用要求,使用单位满意,在青海省办公建筑中具有先进水平,受到社会各方的好评。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