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设计说明

发表时间:2018-04-24 14:22

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设计说明

建 筑 设 计 说 明

一、工程概况

1、该项目为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与西宁市邮件处理中心合建项目,建于西宁火车站站南广场东侧。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为一级客运站,位于西宁市互助路与建国路交叉路口的北侧,南接城市东西向主干路八一路、南绕城路和国道109,并可与规划中的环城路连接,通往各对外出口公路。除了拥有便捷的对外交通,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还与周围的火车站、公交站一起形成公铁路联运枢纽站:

2、建设单位: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3、总建筑面积:38650.76平方米

4、主要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5、层数:地下两层,地上四层;

其中:地下二层为设备用房、行包仓库及社会车地下停车场等;地下一层为为长途客车到站落客区及设备用房等;一层为售票大厅、进站大厅、候车厅等;二层为候车大厅、站务用房及站务办公区;三层、四层为客房层与会议室;

6、建筑高度:19.55米; (从室外地坪至结构屋面层,不含金属屋面高度及及设备层高度)

7、抗震设防烈度:7度

8、耐火等级:地下一 、二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一至四层耐火等级为二级;

二、建筑造型与风格

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及西宁邮件处理中心构思与西宁火车站一脉相承,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路。与西宁火车站之间整体效果相呼应,但是又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

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与西宁市邮件处理中心合建项目体形优美,与地块取得了很好的结合。主入口向内凹入,引导性很强。从沿街立面上看,建筑上下层次分明,上层百叶柔曲绵长,体现了速度感,也体现了交通建筑的气质;上层向外出挑,底层玻璃幕墙内凹,营造出了轻盈飞翔的形态,现代感很强。站房主体建筑厚重的体量,与采用大面积玻璃材质的顶部办公商业综合体形成强烈的色彩和虚实对比,彰显建筑鲜明的文化底蕴;晚间,华灯初照,光线透过金属网玻璃幕墙照射出来,消解了白天厚重的建筑体量,使站房又呈现出现代化的交通建筑气息。

双曲面的屋顶构架结合圆形点阵式采光天窗形成了丰富的第五立面,使得大进深的建筑内部获得较好的采光效果,从周边高层建筑上观赏也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三、平面功能布置

1、地下二层----设备用房、行包仓库及社会车地下停车场

本层设有与地面层联系的汽车坡道,停车位,及与火车站站前广场相连通的车库第二出口,还有包括消防水池、水泵房在内的设备用房。

2、地下一层----长途客车到站落客区及设备用房

本层主要是旅客的下车平台,设有和火车站站前广场相连的地下通道和一定数量的行包仓库,社会车辆可通过汽车坡道进入地下二层停车场,锅炉房及中心配电室等设备用房。

3、一层——售票大厅、进站大厅、候车厅等

本层设有售票大厅、进站大厅、候车大厅、办公门厅及司乘公寓大厅,旅客通过站房西侧的入口进入大厅安检后直接进入本层普通和重点旅客候车厅或通过自动扶梯进入二层候车大厅。进站广厅内设咨询台、商业服务、小件寄存、行包托运等设施。售票大厅设于候车大厅北侧,便于旅客使用,管理方便。

4、二层——候车大厅、站务用房及站务办公区

本层为二层候车大厅,并设贵宾候车室和站务用房,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办公区域与候车厅分开布置,互不干扰。

5、三层——客房层与会议室

本层功能主要为客房,设有两个小型会议室等。

6、四层——客房层与会议室

本层功能主要为客房,设有一个大型会议室等。

四、建筑技术设计

1、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特征

(1)墙体的保温与隔热

建筑外立面的双层玻璃幕墙,使建筑由内向外可保持良好的视线,又有助于降低眩光强度和对阳光的吸收程度,从而使建筑的制冷负荷锐减。

幕墙上的500mm厚的横向铝合金线条内部填充高性能保温材料,从而增加了建筑表皮的热惰性,保证了室温的稳定,这在冬季比较寒冷的西宁地区将有利于降低车站运行的能耗。

屋顶采光窗还设计有可自动开启的通风装置,通过空气的热压效应可实现整个候车大厅的自然通风。

(2)雨水收集

带有一定坡度的巨大金属屋顶可将屋面雨水收集,经管道进入集水池,经沉淀净化处理,可供广场绿地系统提供灌溉用水。

2、建筑材料

(1)材料与结构的选择遵照简便、高效与节能的原则。屋顶构架采用铝合金屋盖和铝合金圆管格栅系统;立面为钢框双层玻璃幕墙与干挂石材墙面相结合,在满足建筑立面厚重、典雅的前提下,确保了大厅朝向城市的通透性。楼地面为磨光花岗石板。

(2)屋顶部分,屋顶是由金属梁架采用铝合金屋盖和铝合金圆管格栅系统和高强度安全玻璃面板材料加可调节金属遮阳板组成。前伸的屋顶起到了有效的遮阳效果。

(3)室内,采用浅色系统,体现现代、简洁、明快的风格。室内局部采用变化色彩,以丰富空间层次。

3、无障碍设计

候车室大厅设有残疾人电梯,实现全方位的无障碍进出站。所有导向系统均考虑设置无障碍设施,体现人文关怀。

结 构 设 计 说 明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位于位于西宁市互助路与建国路交叉路口的东北侧。地下2层,地上4层,地下二层层高4.5m,为设备用房、行包仓库及社会车辆地下停车场,地下一层层高7.75m,为长途客车到站落客区及设备用房,一层层高6.6m,为售票大厅、进站大厅、候车厅等,二层层高4.7m,为候车大厅、站务用房及站务办公区,三、四层层高均为3.9m,为司乘公寓与会议室。

  本工程建筑总宽度为48.2m,总长度地下层209米,地上121米,结构高度19.55米,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主要结构跨度为8mx8m、8mx12m。地下层外墙厚400mm,上部结构填充墙外墙厚300mm,内墙厚2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600mm×600mm,框架梁主要截面尺寸为400x1200、350x800;楼、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顶层会议室屋顶采用钢结构,屋顶双曲铝板造型结构构架采用型钢梁和轻钢檩条形式,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座落于中风化泥岩层上。北侧紧邻拟建西宁邮件处理中心(地下两层、地上四层,与本工程结构相似),与本工程之间设150mm宽变形缝。

二、 设计依据

2.1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2 自然条件:

2.2.1 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属C类。

2.2.2基本雪压:基本雪压按50年重现期为0.20KN/ m2。

2.2.3 抗震设防烈度: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结构特征周期值0.45s,结构阻尼比为0.05。

三、建筑分类等级

3.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3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为乙类。

3.4 抗震等级:地下二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一层及上部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局部转换柱、转换梁抗震等级为一级。

3.5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3.6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给 排 水 设 计 说 明

一、工程概况

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西宁汽车客运中心站,地下二层,地上四层,高度19.55米。地下二层设备用房、行包仓库及社会车地下停车场;地下一层为长途客车到站落客区及设备用房;地上—层为售票大厅、进站大厅、候车厅等,地上二层为候车大厅、站务用房及站务办公区;地上三层为司乘公寓与会议室;地上四层为司乘公寓与会议室.本楼为多层公共性建筑。

3.4给水系统

3.4.1水源

互助路和站东巷已布置有DN1000和DN300市政给水管网,本楼的供水、消防均由市政管网引入,市政管网压力为0.25MPa。

3.4.2供水方式

室内3-4层供水由地下室水泵房加压供给,地下室及地上二层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

3.3.3管材选用

室外给水管采用内外涂环氧复合钢管,卡箍连接;工作压力0.8MPa。室内给水管采用内涂塑钢管,卡环式连接。

3.5热水

3.5.1热源  

热源由地下室锅炉房供给.热水供水温度60℃.

3.5.2供水形式

全日制供水方式,热水管路采用同程式上供下回式。

3.5.3热水量及耗热量:

       本楼热水量为28.3m³/d,耗热量为5.8×106KJ/d

3.5.4管材选用

室内热水管采用内涂塑钢管,卡环式连接。

3.6饮用水

饮用水供应采用分散式供应方式,在每处饮水间设置DAY-T82系列全自动净化电开水器供应开水。每台电开水器的有效容积为50L,额定功率为12kW。该电开水器安装有膜技术深度净化装置,能有效去除自来水中的二次污染物及重金属离子,还安装有紫外线消毒装置,除供给开水外,还可提供直接饮用水。

3.7排水

3.7.1室外

   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

污水系统:单体建筑物污水排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管道敷设坡度为0.5%~1%,管顶覆土深度1.5~1.8米,管径DN300。室外设置G13a-100SQF100m³的化粪池一座。雨水系统:沿道路设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雨水口间距25~40米。雨水收集后,由院内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管径为DN300,设计坡度0. 5% ~ 1%,管顶覆土深度1.0~1.5米。管材:污水、雨水管均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PN=1.0MPa),热熔连接,环刚度SN10>10KN/㎡。排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井,铸铁井盖。

3.7.2室内

室内污水系统:

本工程污水排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水量为287.5m3/d。

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立管设置伸顶通气立管,地下室污水收集至集水坑由潜水泵提升至室外。

排水管材: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橡胶圈密封法兰压盖接口,螺栓紧固;各出户管由排水支管及检查井收集后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室内雨水系统:建筑物采用内排水系统,选用87型雨水斗。

采 暖 通 风 说 明

(一)采暖通风系统

1、热源:本工程采暖热源由设在地下室的锅炉房供给,热水参数为:85/60°C。

2、本工程均采用散热器热水采暖,候车厅采用散热器和热风相结合方式采暖, 同时满足候车厅通风要求。

3、采暖系统为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热风系统采用热回收式空气处理机组, 过渡季采用全新风运行,冬季采用50%新风运行.候车厅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方式。系统定压由锅炉房统一考虑。

4、散热器选用防钢铝复合600 GLF10-7/6-1.0型(85-60°C时:Q=181W/片),散热器均挂装。

5、采暖系统的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管道管径小于等于32采用丝扣连接, 管径大于32采用焊接。

6、在每组散热器进水管上装设自力式温控二通阀,温控阀规格同管径,在每组散热器回水管上装设球阀一只规格同管径。每组散热器超过十六片均异侧连接。在每根立管顶端的每组散热器上装设手动放气阀一只.温控阀的型号为:YZW型自力式温控阀。温度设定范围 15℃-30℃。

7、热回收空气机组加热管上装电动调节阀,冬季根据回风温度控制通过加热器的水量, 夏季,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

8、热风系统的控制,通过所检测的回风温度与温度控制器设定的温度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 以控制热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使回风温度保持在所需要的范围内。

(二)防排烟及通风系统

1、地下一二层车库、行包仓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风机为高温双速排烟风机。

2、地下一层中心配电室设置单独的机械送、排烟系统,候车厅及售票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通风。

3、二至四层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风机为高温排烟风机。

4、没有自然通风的楼梯间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送风机设在屋面夹层。

5、卫生间,浴厕均设吊顶通风器排风. 每台通风器在其水平管段上配套设止回阀

电 气 设 计 说 明

一、供电系统

1、本项目为一级车站建筑。

2、负荷等级:本工程消防用电、消控中心、应急照明、客运信息系统、智能化弱电系统用电负荷等级为一级,公共区照明、景观照明、锅炉房动力、商业、广告照明及其他用电负荷用电等级为三级。

3、供电电源:采用二路10KV高压供电,二路电源应为相互独立电源,即引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二路高压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二、电力系统

对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弱电机房等重要用电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切换,重要负荷增设不停电应急电源。火灾自动报警及信息计算机系统等增设UPS不停电电源(UPS选用300AH)。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供电。

三、照明系统

包括普通照明、应急照明、景观照明、室外照明等系统,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及疏散照明等,疏散照明采用智能自动疏散系统。

四、防雷接地系统

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接地系统采用TN-S制。全楼实施等电位联结。

五、电话通信及移动信号覆盖系统

电话进线采用光纤由城市电信网引入。楼内设置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系统,由不同运营商各自装设,预留设备用房、电源及走线通道。

六、有线电视系统

设置有线电视系统,采用邻频双向数字传输。信号由市有线电视网引来,出线座设置于候车厅、客房、餐厅等,其他场所按需要设置。

七、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

将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布线纳入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主干采用多模光纤,语音主干采用三类UTP,水平布线采用六类UTP。末端采用双息插座,一个用于语音,一个用于数据。

八、公共广播系统

候车厅及其他公共区域设置公共广播系统,平时可分区播放客运信息、背景音乐等,火灾时由自动报警系统强切至消防广播。

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项目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防火漏电报警、联动控制灭火、通讯广播及指挥疏散等功能。按一级火灾保护对象设计。实施全面保护。消防中心设于一层。

十、闭路监视及安防系统

于各主要出入口、候车厅、展厅、楼梯间、电梯厅、电梯轿厢及重要机房等处设置摄像机。各限制性出入口、售票处等设置门禁系统及双鉴入侵报警器。同时夜间巡查路线设置巡更报警系统。监控主机设于一层控制中心。

十一、车库管理系统

收费停车场设置车库管理系统。具有入口车位显示功能、车牌和车型自动识别功能、出人口闸杆机档杆自动控制功能、停车费自动计费与收费金额显示功能等,计费采用IC卡及出票方式。

十二、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采用集散控制方式,根据需要选用DDC控制器对冷冻站、空调系统、变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以达到节能和优化管理的目的。

十三、旅客引导信息显示系统

显示屏设于候车大厅出站口、贵宾厅出口、检票通道出口、售票厅等处,显示屏应能显示时间、车次、始发站及终点站、到发时刻等信息。系统由显示屏、信息系统主机组成,显示屏采用LED单色屏。

十四、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

以网络信息系统为平台,对长途客车、市内客车的进出站登记、安检、到发安排、旅客信息、司机信息、售票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十五、安检系统

在进站口应增设“乘客安全检查门”设备,对进站旅客行李进行X光透视安全检查,进站旅客的设置闸机验票,信息资料传至管理中心存档备份

十六、售票系统

由高速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出票机、UPS电源、PC终端等组成,自成独立系统,并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联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